编委会主任
蔡木易

顾问委员
贾志忍 梁仲康 齐庆中 石维忱
王延才 吴秋林 赵亚利 朱念琳

编委会委员
陈 峰 陈 坚 陈 宁 陈 卫
陈 颖 池振明 崔生辉 堵国成
段胜林 扶 雄 高彦翔 郜海燕
顾 青 郭书贤 韩北忠 郝利民
何国庆 胡小松 黄 和 黄卫东
黄宇彤 江正强 蒋立文 金征宇
雷红涛 雷质文 李 斌 李 诚
李 宁 李 啸 李 勇 励建荣
林文翰 林 影 刘 波 刘东红
刘书亮 刘振民 鲁 军 路福平
罗云波 孟宪军 邱树毅 屈凌波
饶平凡 任发政 宋相容 孙宝国
孙远明 谭天伟 王大为 王 莉
王 敏 王瑞明 王 卫 王兆光 
王正祥 王智民 魏 琴 魏益民 
吴清平 吴永宁 谢明勇 邢新会 
徐宝才 徐 岩 许 菲 薛长湖 
姚 粟 尹 花 岳田利 张柏林 
张和平 张劲松 张力实 张万刚
赵 东 赵改名 赵国华 赵谋明 
周光宏 周荣清 周新虎 朱蓓薇
Michael C. Qian  Eddy Smid

Piotr Dziugan   

Zhongxiang Fang

 

 


  • β-葡聚糖酶(EC. 3. 2. 1. 73)的研究 Ⅱ.β-葡聚糖酶的性质及应用

    刘妙莲,林宇野,王洁,王薇青

    本文重点报道β-葡聚糖酶的性质及其在啤酒糖化过程中的应用。

    1989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06 ]
  • 谷物膨化机理的再探讨

    刘雪雁,杨铭铎,王金山,杜伟成

    本文通过玉米膨化前后组成的变化以及膨化温度对产品质量影响的研究,对谷物膨化机理进行了再探讨。

    1989年04期 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52 ]
  • 谷氨酸发酵感染噬菌体后菌体形态的变化

    胡信时,张克旭,林谨琳

    本文从形态学的角度,对谷氨酸发酵感染噬菌体后菌体形态的变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谷氨酸发酵感染噬菌体后,除出现糖耗慢、pH高、生产周期长、产酸低、菌体不长或OD值下降,发酵液粘度大、泡沫多等一般症状之外,还发现菌体形态的变化亦非常明显。相同发酵时间的发酵液的菌体,随噬菌体感染程度不同,菌体形态变化差异很大。当谷氨酸菌轻度感染噬菌体时,菌体边缘出现缺齿形;当发酵液严重感染噬菌体时,菌体膨大,边缘裂解,直至全部裂解,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能找到噬菌体。所以通过镜检对菌体形态变化的直接观察,能及时判断发酵液有否感染噬菌体及感染噬菌体的程度,以便及时采取挽救措施,减少生产的损失。 谷氨酸发酵感染噬菌体对生产造成的危害及有关防治措施,过去都有报道。但谷氨酸发酵感染噬菌体后菌体形态上的变化,国内还未见报道。1982年,笔者曾发表过“关于谷氨酸发酵中菌体形态变化的研究”一文,而本文则是进一步对谷氨酸发酵感染噬菌体后菌体形态的变化加以研究。

    1989年04期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04 ]
  • 用酵母转化木糖为木糖醇

    章克昌,吴星

    <正> 引言 木糖醇是一种五碳糖醇,为白色结晶,化学分子式是C_(?)H_(12)O_(5),是具有营养价值的甜味剂。它可作为糖尿病人的食糖代用品,还可作为防龋食品,并广泛用于国防、医药、食品和化学等工业,目前国内外制取木糖醇的方法主要是由农业纤维废料(如玉米芯和甘蔗渣等)经水解等处理,得到较纯的木糖,然后通过催化剂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氢化,把木糖还原成木糖醇。此方法要消耗较多的催化剂、化工原料和能源,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较高。早已发现一些酵母能把木糖转化为木糖醇,国外已有人做了选育高产木糖醇菌种的工作,但

    1989年04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40 ]
  • 食用色素对淀粉着色力的估计

    詹沛鑫,周厚廉,高盛科

    使用食品中发现的典型合成色素,配制适当浓度产色;用其中的胭脂红、柠檬黄与靛兰分别对淀粉液染色,颜色量度为亨特L、a、b值,并作图,以确定颜色在该色体中的可接受范围。此模型体系可用于估计着色剂的着色以及在食品中的用量。 我们假定着色力为色素浓度与色差之比,讨论其值与色素浓度的关系。

    1989年04期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2 ]
  • 黄原胶对色拉调味料的流变性质与稳定性的影响

    许时婴,李飒爽

    本文研制了一种含有稳定剂、乳化剂与增稠剂的国产黄原胶色拉调味料。用Hanke RV12旋转粘度计测定了含黄原胶的色拉调味料的流变性质和触变结构破裂的程度,它的表观粘度,结构破裂的时间以及结构破裂所需的力与功均随黄原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它的流动指数远小于1,是一个高度假塑性的触变体系。光学显微镜证实了在色拉调味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黄原胶后,可以阻止油滴长大,这是由于黄原胶的乳化性、假塑性与触变性阻止了油滴的长大,从而增加了色拉调味料的稳定性。

    1989年04期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88 ]
  • 在可变温度下食品贮存期的预测

    傅斌

    食品贮存期的预测,取决于贮藏、分配和销售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某些物理因素。其中温度是研究得最多的因素。本文描述了在任意可变温度和规则波动温度下贮存食品时,其质量变化的基本动力学;考察了反应的敏感性(Q_10)在预测贮存期中的重要性;利用Arrhenius理论将可变的温度历程转变成某个标准温度下的相当时间。

    1989年04期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1 ]
  •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天然水、食品中的痕量铅

    王世信,吕瑛,朱丽霞,陈铭

    在氯化吡啶溶液中以汞膜电极为工作电极,大量锡存在下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铅,并对富集和溶出的实验条件,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和共有元素的干扰进行了探讨。

    1989年04期 45-4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6 ]
  • 中国红米色素的研究

    蔺定运,李炜,刘晓丽

    <正> 育种科学家和植物化学家早已证实,红米色素是花色苷受多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下种皮的颜色不尽一致,Nagal认为红米种皮色素是花青3-葡糖苷(chrysanthemin),花青素鼠李葡糖苷(keracyanin)和湿生金丝桃素(Uliginosin)。Gutek等认为野生稻的色素主要是花青3-葡糖苷和花青素鼠李葡糖苷。关于我国栽培的红米的色素尚未见报道。我们首次将红米色素加工成食品着色剂,并对其性质、稳定性、安全性和加工工艺等作了研究,现将有关部分内容叙述如下:

    1989年04期 4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64 ]
  • 簿层板式微孔过滤器及其在黄酒除菌中的应用

    王树森,凌爱莲,康德宪,吴玲玲

    <正> 一、前宫 黄酒在我国具有很长的酿造历史,黄酒除可直接饮用外,还可入药或作调味品。但由于黄酒是一种非蒸馏酒,所以未经处理的原酒中含有大量的混浊物、胶体物、细菌、及其它微生物。为提高酒的品质,延长存放时间,一般需将酒进行过滤、灭菌后方可投入市场。传统韵处理方法是先用棉饼过滤,再进行加热灭菌。但这种传统处理方法存在一系列缺点。其一是工人劳动强度大,特别是棉饼过滤阶段中的洗棉、制饼等过程的劳动强度都很大,劳动环

    1989年04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88 ]
  • 发酵液中谷氨酸分离方法的研究

    谢宪章,李华,庄灼清

    <正> 在对发酵液中谷氨酸的提取分离中有等电点法、离交法、金属盐法、盐酸盐法、电渗析法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等电点—离交法。 此法由于发酵液中共存的菌体蛋白质、残糖、色素、其它氨基酸、有机酸等使谷氨酸结晶纯度低,谷氨酸收得率低(50~70%),因此,为提高发酵液中谷氨酸的提取率,并考虑经济效益,必须探讨新的提炼工艺途径。

    1989年04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6 ]
  •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高以?,叶凌碧,张金城

    <正> 概述:膜分离技术(反渗透、超过滤、微孔过滤)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兴化工分离单元。它是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动力,在常温下对溶质与溶剂进行分离浓缩与纯化。 根据分离物质的差别,膜分离技术大致可分反渗透,超过滤和微孔过滤。反渗透适用于分子量小于500的低分子无机物或有机物水溶液的分离。超过滤适用于大分子(蛋白质、胶体、多糖等)与小分子(无机盐及低分子有机物等)溶液的分离。微孔过滤适用于细菌、微粒等分离。由于分离物质的差别,其分离所需的操作压力,通常反渗透为0.1—10MPa,超过

    1989年04期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06 ]
  • 略论白酒陈酿与其质量的关系

    李才广

    <正> 在酿制白酒过程中,淀粉或糖质原料经多种微生物发酵,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生成了主体组分乙醇,同时产生了数以百计的副产物。这些副生物绝大部分通过蒸馏进入成品白酒中。由于原辅料、生产工艺和微生物等不同,形成了风格各异、质量悬殊的各类白酒。但无论是名优白酒还普通白酒,其新酒一般均不能立即出厂,原因是新酒都具有特殊的糙辣口感,冲味较大,并带邪杂味。经过适时的贮存,使其自然老熟,即变得醇香突出,滑

    1989年04期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35 ]
  • 论淡爽型啤酒

    严加伟

    <正> 一、啤酒口味的演变 根据原料的选择、配合和采用的酵母、发酵条件等不同,可以酿出具有香味特色的各种啤酒,这主要由于

    1989年04期 7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7 ]
  • 啤酒酿造工艺技术的最新发展

    高寿渭

    <正> 近年来,啤酒工业为了适应消费者需要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正在谋求从原来的少品种大量生产型向中品种大量生产型的转变。从以热杀菌啤酒为中心向鲜啤酒方面的大幅度转移;全麦芽啤酒和低醇啤酒等品种的多样化,以及从瓶装啤酒为中心向便携型罐装啤酒的转移等亦均属于此。 基于这些潮流,对于啤酒酿造工艺技术的要求也随之高度化、多样化,为了保持质量的提高,大幅度的降低成本和确保产量等,设备的占有分量不断提高。下面就啤酒酿造工艺技术方面的最新发展事例加以

    1989年04期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6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7 ]
  •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

    1989年04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1 ]
  • 下载本期数据

  梅特勒-托利多 镇江东方生工设备 水苏糖   广告招商   广告招商 广告招商